航行情报服务
机 场
机场及机场使用细则编写是签派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包括概述、道面系统、道面强度、机场净空、道面标志、机场灯光和机场细则编写。飞行签派员熟悉机场各种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了解其设计的基本要求;熟悉机场细则编写的内容和查找方法,为飞行签派员能安全、准确地实施飞行运营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 述
机场是指在陆地上或水面上一块划定的区域,其全部或部分供飞机起飞、着陆和地面活动之用,它包括道面系统和目视助行设施。
根据飞行区技术标准的要求,每个机场都有其基准代号,其目的是提供一个简单的方法,将有关机场特性的许多规范相互联系起来,为能在该机场上运行提供一系列相匹配的机场设施,并无意图用于确定跑道长度或所需道面强度的意图;它由有关飞机的性能特性和尺寸两个要素组成,包括由飞机的基准飞行场地长度确定的代码和由飞机翼展、主起落架外轮间距确定的代字。代码包括1、2、3、4;代字包括A、B、C、D、E。机场基准代号应由机场飞行区最大型机来确定。常见的基本概念如下:
机场基准点:一个标示机场地理位置的点,必须位于接近机场原始的或规划的几何中心,一经设定后保持不变。
机场标高:起飞着陆区最高点的标高,通常以主跑道中线上最高点的标高作为该机场的标高。
跑道纵坡:跑道中线上最高点标高和最低点标高之差除以跑道长度。
活动区:由跑道、滑行道和机坪组成。
运转区:由跑道和滑行道组成。不包括机坪。
机场与城市关系位置:用到城市的地标(点状、线状和面状)的距离、方位来表示。
机场基准温度:一年内最热月(指月平均温度最高的那个月)的日最高温度的月平均值,且这个温度应取多年的平均值。
第二节 道面系统
一、 跑道:
1、分类:根据起降优先的原则跑道分为主要跑道和次要跑道;按照飞机进近程序分为
仪表跑道和非仪表跑道,其中仪表跑道又包括非精密进近跑道和精密进近跑道。
2、构形:跑道系统存在多种够形,但其基本够形包括单跑道、平行跑道、交叉跑道和开口V形跑道,单跑道是跑道构形中最简单的一种,平行跑道以两条和四条最为常见。
3、跑道长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飞机的性能、机场标高、气温、风、跑道坡度和表面特征。
4、跑道的四个可用距离:可用起飞距离(TODA)等于跑道长度+净空道长度;可用起飞滑跑距离(TORA)等于跑道长度;可用加速停止距离(ASDA)等于跑道长度+停止道长度;可用着陆距离(LDA)等于跑道长度减去入口内移量。当跑道不能用于起飞或着陆或既不能用于起飞也不能用于着陆,则应用“不适用或NU"字样公布。
5、跑道入口:一般位于跑道末端;入口内移分为临时内移和永久性内移。
6、跑道的宽度:对于机场的基准代号为4D、4E的宽度不应小于45米 。
二、停止道
通常跑道两端均设置,其作用仅供中断起飞飞机减速滑跑用,宽度与跑道宽度相同。
三、净空道
起始于可用起飞滑跑距离末端对称设置在跑道中线延长线上,仅供飞机飞越,长度小于等于可用起飞滑跑距离的一半,宽度大于150米(中线两侧)。
四、升降带
包括跑道和停止道的划定的场地,用来减小航空器冲出跑道遭受损失的危险,保证航空器在其起飞或着陆运行过程中在其上空飞过。对于基准代码为2、3、4的跑道,升降带自跑道或停止道端至少向外延60米。对于基准代码为3、4的跑道,升降带的宽度沿升降带全长从跑道中线极其延长线每侧横向延伸至少150米。
五、跑道端安全地区
升降带两端设置,长度至少为90米,宽度至少为跑道宽度的2倍。
六、滑行道
快速出口滑行道由直线段、转出曲线和跑道与滑行道相接的加宽部分组成,与跑道的交角在25°-45°之间,最佳为30°。
第三节 道面强度
一、飞机等级序号(ACN):表示飞机对具有规定土基强度道面的相对影响数字,对于给定的飞机将有不同的ACN,取决于道面类型和土基强度。
二、飞机等级序号(PCN):表示不受飞行次数限制的道面承载强度的数字;季节性气候多道面强度有明显影响时,应提供几个典型的PCN值。
三、用“ACN-PCN”法公布道面承载强度格式:
PCN值/道面类型/土基强度/最大允许胎压/评定方法
道面类型分为刚性(R)和柔性(F),土基强度分为高强度(A)、中强度(B)、低强度(C)和甚地强度(D),最大允许胎压分为无胎压限制(W)、胎压限制至1.5MPa(X)、胎压限制至1.0MPa(Y)和胎压限制至0.5MPa(Z),评定方法分为技术评定(T)和经验评定(U)。一般只有当ACN小于等于PCN且胎压符合规定,才允许在该道面上起降。
第四节 机场净空
障碍物限制面又叫附件十四面,其大小取决于跑道的类别和代码类型,它包括内水平面(高出机场高程45米的一个平面)、锥形面、进近面(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水平段)、过度面、内进近面(用于精密进近,呈长方形)、内过度面、复飞面(用于精密进近跑道)和起飞爬升面;对非精密进近跑道必须设立内水平面、锥形面、进近面和过度面;精密进近I类跑道必须设立内水平面、锥形面、进近面和过度面;精密进近类П、Ш跑道必须设立内水平面、锥形面、进近面和过度面、内进近面、内过度面和复飞面;通常情况下符合遮蔽原则高出障碍物限制面的建筑物或物体,不认为是障碍物;机场附近在障碍物限制面界限以外地区内,高出机场标高150米的物体应被认为是障碍物;在导航台周围50米不得修建高于10米的建筑物。
第五节 道面标志
风向标:每个机场至少设置一个,最好用单色,白色或橙色
着陆方向标:从进近方向看通常设在跑道的左边,为T状,采用白色或橙色。
跑道标志采用白色,而滑行道和机位标志必须采用黄色;跑道识别标志由跑道磁方位的十分之一去两位整数组成。
跑道中线标志:主要十提供横向位置信息和横向偏移速度信息,在跑道两个号码之间图虚线设置。
跑道入口标志:由一组尺寸相同、位置对称与跑道中线的纵向线段组成,其数量由跑道宽度决定。
定距标志:起始于距入口300米对称设在跑道中线两侧的长方形标志块组成。
接地地带标志:提供精密进近跑道的接地范围,距入口150米开始,其数量由跑道长度决定。
中心园标志:由四个带缺口的园环组成。
VOR机场校准点标志:必须是一个直径为6米的园。
滑行等待位置标志:必须沿滑行等待位置。
滑行引导标记牌:分为强制性标记牌和通知性标记牌,前者是红底白字,包括停止标记牌、禁止进入标记牌、等待位置标记牌和滑行道与跑道交叉标记牌;后者为黑底黄字或黄底黑字。
第六节 机场灯光
机场灯标:陆地机场内或机场邻近设置绿色与白色相间、每分钟以12—30次的频率闪光的闪光灯。
简易进近灯光系统:由一行位于跑道中线延长线上并尽可能延伸到跑道入口不少于420米处的灯具和一排在距入口300米横排灯组成。每一中线灯必须为一个单灯或至少3米长的短排灯。
I类精密进近灯光系统:一行位于跑道中线延长线上并尽可能延伸到距入口900米处的灯具和一排在距入口300米处构成一个长30米的横排灯的灯具组成。
II、III类精密进近灯光系统:由一行延伸到距入口900米纵向间距30米,始于距入口30米的白色的中线灯、两行距入口270米(与中线灯间距相同)的红色侧边灯和两排发可变白光的横排灯组成。
目视进近坡度指示系统(VASIS):12个灯具安排在上风[360 15]、下风[150 15]位置,设置在跑道两侧,对称地形成两对各3个灯的翼排灯。每个灯具上部发射白色光束,下部为红色光束。当飞机在进近坡上时,飞行员看到下风灯为白色,上风灯为红色;当飞机高于进近坡时,飞行员看到下风灯和上风灯均为白色;当飞机低于进近坡时,飞行员看到下风灯和上风灯均为红色;当飞机低于进近坡很多时,位于跑道同侧两个下风灯和上风灯将合并成为一个粗的红色信号。
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PAPI):由4个等距设置的急剧变色的灯具组成,除非实际不可行外,该系统必须设置在跑道的左侧;当飞行员正在或接近进近坡时,离跑道最近两个灯具为红色,最远两个灯具为白色,当飞行员高于进近坡时,离跑道最近一个灯具为红色,最远三个灯具为白色,,当飞行员低于进近坡时,离跑道最近三个灯具为红色,最远一个灯具为白色,低于进近坡很多时看到全部灯具均为红色。
跑道边灯:由沿跑道全长与跑道中线等距的两条平行线上设置发可变白光的灯具组成,但当入口内移时,从跑道起点至内移入口之间的灯必须在进近方向上显示红色。另外从起飞滑跑开始端看,跑道末端600米或跑道长度的三分之一(取小者)可以显示黄色。
跑道入口灯:必须为向跑道进近方向发绿色单向光。
跑道末端灯:可以使用用于跑道入口灯的灯具,必须向跑道方向发红色单向光。
跑道中线灯:沿跑道中线两号码之间设置,从入口到距末端900米为白色,从距末端900米到末端300米为红白相间,距末端300米到末端为红色。
跑道接地地带灯:必须从跑道入口开始纵向延伸900米,但跑道长小于1800米时不超过中点,灯光发单向白光。
滑行道中线灯:除出口滑行道外,灯光为绿色光。
滑行道边灯:必须发蓝色光。
着陆方向灯(T字灯):着陆方向标“T”供夜间使用必须设有照明,通常为白色光。
停止道灯:沿停止道长、宽设置,且朝跑道方向单向发红光。
第七节 机场细则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的规定,机场使用细则的内容有16个方面。根据民航机场的实际情况,现行的民用机场细则概括为12个方面。
2、机场使用细则提供的主要障碍物是以跑道中心为圆心,以15km和50km为半径分两个表格表示。
3、机场使用细则提供的主要障碍物在半径15km以内的高度以场压高标注。
4、机场使用细则提供的主要障碍物在半径50km以内的高度海压高标注。
5、空中走廊的宽度通常为8km-1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