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类合同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从飞机引进、飞机运行到飞机退出的整个维修过程无不受各种合同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与维修有关的合同种类分析如图5所示。航空公司需要对合同管理引起充分的重视,如果不能建立新的维修理念,不但无法实现运行目标,甚至可能危及到航空公司的生存。
(一)、合同与维修过程的紧密关系
维修过程受规章与合同的双重制约和保护,规章是用来保护公众的利益,而合同是用来保护甲乙双方的利益。前者是安全性要求并且是强制性的,后者主要体现商业性要求并且是可选择的。但是,一旦合同签署,合同通常就变成强制性的,因此,规章与签署的合同对航空公司有严格的制约作用。局方通过对航空公司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其符合规章要求(运行合格审定与年检),而合同执行与管理只能靠航空公司的自我管理。图6以发动机的维修过程为例表明了维修过程与各类合同的紧密关系。
(二)、合同对运行的影响
每一个合同都与某个具体的维修活动相关联,而每一个维修活动可能与多个合同相关联。合同管理已经超越了对合同本身的管理,本质上是对维修过程的管理。合同管理已经成为维修与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FAA把合同维修列为持续适航维修方案的10大要素之一。图7形象的描述了各类合同对运行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三)、合同对维修管理的影响
合同对维修过程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日常工作中逐渐影响着维修管理要求。随着退租成本的增高,航空公司为加强退租管理设立了专门的退租管理机构;随着发动机包修的普及,航空公司开始研究如何对经租发动机进行包修等等。以发动机的各类合同为例,先后经历了自购、经租和自购加经租的三个发展历程,而这三个合同模式的演变也带来了维修与工程管理要求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源自安全性、经济性和成本三个方面的考虑。图8说明了三种合同模式下管理要求的变化情况,而了解这些变化对航空公司维修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四)、合同的关联性影响
随着合同种类的增多,合同关联性越来越强,催生了合同集成管理的迫切要求。甚至会出现一种奇特的情况:即航空公司向OEM购买了发动机,然后与OEM进行了出售回租,并由OEM提供包修服务,最后再指定发动机送到航空公司与OEM建立的合资企业去修理。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购买,出售、经租、包修、合资五个合同类型,而且这些合同相互关联,无论从合同谈判还是合同执行的管理都是极其复杂。如果再考虑到未来的续租、续包修、合资企业续签和工程管理外委的可能性,几乎到了航空公司无法管理的程度。图9对合同的关联性做了形象解释。
(五)、合同管理与合同维修管理
不同于FAA的合同维修概念,本文首次使用了飞机合同维修管理的理念,以体现当今维修与工程管理的最新管理要求。合同维修管理是指以飞机构型控制为核心,以合同维修为指导思想,依据飞机运行管理要求,在取得安全性、经济性、成本平衡的基础上,实现飞机可用性最大化商业目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合同维修管理不同于合同管理或者FAA对合同维修的定义,是一种基于商业目标的持续适航维修方案的管理。合同维修管理不是独立于持续适航维修方案,而是融入在持续适航维修方案当中,是对航空公司的更高管理要求,或者说是对维修与工程管理的更高要求。合同管理、合同维修管理与持续适航维修方案的关系如图10所示。如果说持续适航维修方案的目标是安全运行或者说是飞机可用性,那么融入了合同维修管理要求的持续适航维修方案的目标就是飞机可用性最大化,同时取得安全性、经济性和成本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