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一、前言
(一) 运行管理的要求
(二) 混合机队的影响
(三) 新飞机与新模式的挑战
二、基于商业目标的维修管理
(一) 飞机经租的商业属性
(二) 维修管理的商业属性
三、合同管理
(一) 合同与维修过程的紧密关系
(二) 合同对运行的影响
(三) 合同对维修管理的影响
(四) 合同的关联性影响
(五) 合同管理与合同维修管理
四、合同维修管理的概念介绍
(一) 传统的维修与工程管理
(二) 合同维修管理
五、合同维修管理的详细介绍
(一) 维修方案
(二) 合同管理
(三) 构型控制
(四) 审计
(五) 合同维修管理与持续适航维修方案
(六) 合同维修管理举例说明
六、合同维修管理和飞机可用性
(一) 可靠性绩效
(二) 可维修性绩效
(三) 维修支持性绩效
七、安全性、经济性和成本分析
(一) 安全性分析
(二) 经济性和成本分析
八、结束语
内容提要:
《飞机合同维修管理上篇》主要介绍了飞机合同维修管理的维修理念,即以飞机可用性最大化为商业目标的飞机合同维修管理。《飞机合同维修管理下篇》将重点介绍了发动机合同维修管理方法。通过对飞机合同维修管理的全面介绍,使大家能全面了解当前维修与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而充分理解维修与工程管理的本质。
航空公司按照持续适航维修方案(CAMP)的要求对飞机运行实施维修管
理,这一过程我们通常称之为维修与工程管理。按照飞机型号取证要求,飞机首先需要取得型号合格证TCDS。如果出口到中国还需取得CAAC对TCDS的确认,即取得VTCDS并满足CAAC的其他特殊要求。
飞机引进后,航空公司按照持续适航维修方案的要求,建立包括发动机维修方案在内的飞机持续适航维修方案以实现对运行中飞机的构型控制并持续保持满足经批准的运行规范要求(技术运行)。但是,航空公司仅仅满足上述要求是远远不够的,维修与工程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在保障航空公司技术运行的同时,实现飞机可用率最大化并同时取得安全性、经济性和成本的平衡。
(一)、运行管理的要求
随着航空公司机队的日益扩大、经租机队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发动机包修日益普及、航线结构快速调整和各种运行种类的增多,航空公司的运行管理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如图1所示)。面对安全性、经济性和成本的巨大压力,原来的维修与工程管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复杂的运行管理要求,航空公司的维修与工程管理理念已经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 过去,我们关注飞机购买成本;现在,我们关心的是飞机拥有成本;
2. 过去,我们关注航班正常;现在,我们关心的是提供更多的运行时间;
3. 多去,我们关注维修成本;现在,我们关心的是OI成本;
4. 过去,我们关注国内的规章要求;现在,我们关心的是各个国家的运行规章及未来的规章要求(包括CNS要求);
5. 过去,我们关注维修计划易于控制;现在,我们关心的是维修经济性;
6. 过去,我们关注飞机的适航放行;现在,我们关心的是飞机技术放行;
7. 过去,我们关注飞机地面故障;现在,我们关心的是飞机空中的失效与故障(通过远程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
8. 过去,我们关注飞机故障(功能失效);现在,我们关心的是故障前的失效(视情维修);
9. 过去,我们关注预防性维修;现在,我们关心的是预测式维修;
10. 过去,我们关注维修过程的管理;现在,我们关心的是与之相关的各种合同管理;
11. 过去,我们关注SMS安全管理;现在,我们关心的是影响运行目标的风险管理;
12. 过去,我们关注维修系统计划与控制的计算机管理;现在,我们关心的是e-Maintenance。
(二)、混合机队的影响
这些变化仍然在持续,随着航空公司机队结构日益复杂和商业运行模式的
多元化发展,对自购机队的拥有成本、经租机队的使用成本和包修机队的关联成本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如图2所示)。
包修机队的关联成本包含两个方面:退出包修后机队维修成本和经租机队包修后的各种关联性成本。这些成本控制要求对航空公司的机队运行造成较大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
1. 对拥有成本的评估已经成为航空公司成本管理战略。为使飞机购买、经租、设备选型和发动机选型满足经济性要求,航空公司需要对从购买成本(或者经租飞机的租金成本)、运行成本到退出残值(包括经租飞机的退租成本)进行全面合同评估;
2. 航空公司退租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窄体飞机退租成本高达近千万美元)。为降低经租飞机退租成本,需要对维修系统进行特殊设计并需要对经租机队进行差异化管理;
3. 经租发动机包修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宽体飞机更加普遍)。为使参加包修的经租发动机满足退租条件、避免退租时支付双倍费率和满足机队规划灵活性要求,航空公司需要对经租合同和包修合同进行关联性合同管理并制定满足上述要求的发动机维修方案与换发计划。研究新的包修合同类型和对各类合同进行集成管理(关联性管理)成为对航空公司合同管理的最新要求。
(三)新飞机与新模式的挑战
特别是随着新一代飞机(787和350)的引进和维修与工程管理外委的新模式推广,原有的维修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航空公司主动建立新的维修理念以应对新的和未来的挑战。
1. 新一代飞机(如787和350)的预测式健康管理系统(PHM)将使预测式维修管理和预测式安全管理成为可能。未来,基于状态的维修(CBM)甚至也成为可能。为确保这种新技术在提高飞机可用性绩效方面发挥作用(包括可靠性、可维修性和维修支持性绩效),要求航空公司建立与之配套的地面支持系统。航空公司需要建立以e-Maintenance为代表的新的维修运行管理模式以保障飞机可用性最大化;
2.无纸化运行与无纸化维修将成为航空公司未来的运行模式,为提高维修效率和降低飞机出售与退租的文件转移成本,要求航空公司建立基于e-Maintenance的无纸化维修系统(包括电子签名)并对现有的各类信息系统进行整合。
3.新的维修与工程管理合同外委模式对航空公司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性运行管理提出了非常严峻挑战(即将在CCAR 121R5中发布,如图3所示)。新模式要求对原来的维修系统进行重新设计以确保受委托方有能力并严格按委托方的要求完成受委托的工作;确保委托方能够有效的进行持续分析与监督,最终实现委托方的合同目标。
目前,这种维修与工程管理外委模式是FAA和EASA都不允许的(出于安全隐患的担忧),因此对航空公司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此外,工程管理的外委对航空公司飞机可用性和运行成本控制提出新的挑战,航空公司需要探索新的基于绩效的合同对飞机可用性和成本控制进行管理,而这种新类型合同是航空公司所不了解的。如果维修模式的根本改变不是以飞机可用性最大化为核心而进行的,这场改革可能注定面临成功的风险。
面对复杂的运行管理、多样化混合机队、新一代飞机对地面支持系统的新要求以及新的维修模式对运行和成本的影响等新情况,航空公司需要建立新的维修与工程管理理念,使之服务于航空公司的飞机运行目标,即在取得安全性、经济性和成本平衡基础上,实现飞机可用性最大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