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航局印发了《通用航空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行业管理部门第一次出台通用航空五年专项规划,是民航十三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具体落实,对建成民航强国关键阶段通用航空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报专访了《规划》编写组专家,对《规划》进行解读。
问:如何评价《规划》?
答:首先,《规划》坚持了问题导向,紧扣制约发展关键环节。《规划》坚持从制约发展的制度性、长期性、根本性问题出发,深入剖析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痛点和难点。从“十二五”发展看,我国通用航空呈现较好发展态势,作业总量、在册航空器、通航企业年均增长14.8%、17.2%、17.9%,短途运输、公务航空、医疗救助等新业态兴起,基础保障能力逐步提升,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但行业基础偏弱、结构不合理、发展动力不强等问题突出,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匹配、不协调等制约通用航空经济社会效益发挥,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社会服务需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定位不相适应,制度成本偏高、市场化发展滞后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急需在“十三五”时期加快解决。
其次,《规划》顺应了时代需求,确立转型升级发展主线。当前,我国处于通用航空发展起步阶段,通用航空服务能力不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开始步入服务业主导的后工业化阶段,通用航空服务需求加快扩大,缓解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结合《中国制造2025》、军民融合、新兴消费快速崛起等新形势,《规划》确立通用航空发展主线为“保安全、扩规模、调结构、强基础、重保障”。即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放管服”为核心,以完善服务支持体系和基础保障设施为突破口,推动政策、技术、管理、服务创新,确保持续安全,加快提升通用航空公共服务和消费能力,促进我国通用航空实现社会化、规模化、信息化、规范化发展,着力发挥通用航空产业链条长、服务范围广、带动作用强的优势,增强对经济社会服务功能。
再次,《规划》深化了改革创新,构建动力转换新格局。我国通用航空发展面临的问题具有全局性、系统性,《规划》遵循通用航空发展规律,从行业可配置资源入手,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为抓手,突出“破”与“立”,制定“十三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从体制机制、资源配置、发展路径、技术支持等方面在行业率先突破,破除以往相对局限的发展理念与格局,构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双创”,突出通用航空发展联动性、融合性,着力促进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多方开放创新、协同共享发展通用航空的良好氛围,引导以要素增长主导的粗放式发展向创新主导的质量效益持续提升转变。